東莞: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,珠江口東岸,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。地處東經(jīng)113°31′ -114°15′北緯22°39′-23°09′。最東是清溪的銀瓶嘴山,與惠州市接壤;最北是中堂大坦鄉,與廣州市、惠州市隔江為鄰;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獅子洋中心航線(xiàn),與廣州市隔海相望;最南是鳳崗雁田水庫,與深圳市相連,毗鄰港澳,處于廣州至深圳經(jīng)濟走廊中西間。北距廣州59公里,東南距深圳99公里,距香港140公里。東西長(cháng)約70.45公里,南北寬約46.8公里,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。
【地質(zhì)·地貌】東莞市地質(zhì)構造上,位于北東東向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、東莞斷凹盆地中。地勢東南高、西北低。地貌以丘陵臺地、沖積平原為主,丘陵臺地占44.5%,沖積平原占43.3%,山地占6.2%。東南部多山,尤以東部為最,山體龐大,分割強烈,集中成片,起伏較大,海拔多在200~600米,坡度30℃左右,銀瓶嘴山主峰高898.2米,是東莞市最高山峰;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,為丘陵臺地區;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,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,海拔30~80米之間,坡度小,地勢起伏和緩,為易于積水的埔田區;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,是地勢低平、水網(wǎng)縱橫的圍田區;西南部是濱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,地勢平坦而低陷,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。東莞握東江和廣洲水道出海之咽喉,有海岸線(xiàn)115.94公里(含內航道),海域面積15000公頃,淺海灘涂面積4500公頃,主航道岸線(xiàn)53公里,虎門(mén)港灣是建設深水港的良好地址。
【水文】東莞市主要河流有東江、石馬河、寒溪水。市境96%屬東江流域,東江干流自東北角博羅縣、惠陽(yáng)市之間入境后,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新開(kāi)河口,有發(fā)源于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,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。至石龍分出南支流后,北干流續流至石灘,與來(lái)自增城的支流匯流,經(jīng)市境石碣、高埗、中堂、麻涌的大盛注入獅子洋;南支流斜向西南,在峽口接納來(lái)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,峽口以下有三支較小的支流牛山水、蛤地水和小沙河,自東向西匯,入流經(jīng)石碣、莞城、道纁、厚街、沙田于泗盛注入獅子洋。北干流與南支流之間為東江三角洲的河網(wǎng)區。
【氣候】東莞市屬亞熱帶季風(fēng)氣候,長(cháng)夏無(wú)冬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溫差振幅小,季風(fēng)明顯。1996~2000年,年平均氣溫為23.1℃。最暖為 1998年,年平均氣溫為23.6℃;最冷為1996年,年平均氣溫為22.7℃。一年中最冷為1月份,最熱為7月份。年極端最高氣溫37.8℃(出現在1999年8月20日),年極端最低氣溫3.1℃(出現在1999年12月23日)。日照時(shí)數充足,1996~2000年平均日照時(shí)數為1873.7小時(shí),占全年可照時(shí)數的42%。其中,2000年,日照時(shí)數最多,達2059.5小時(shí),占全年可照時(shí)數的46%;最少是1997年,僅有1558.1小時(shí),占全年可照時(shí)數的35%。一年中2~3月份日照最少,7月份日照最多。雨量集中在4~9月份,其中4~6月為前汛期,以鋒面低槽降水為多。7~9月為后汛期,臺風(fēng)降水活躍。1996~2000年年平均雨量為1819.9毫米。最多為1997年,年雨量2074.0毫米;最少為1996年,只有1547.4毫米。常受臺風(fēng)、暴雨、春秋干旱、寒露風(fēng)及凍害的侵襲。
翻譯公司 (責任編輯:世博翻譯公司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