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興:廣西東興市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(xiàn)最西南端,東南瀕臨北部灣,西面于越南接壤,是廣西乃至中國通往越南以及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,也是中國與東盟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。
東興是國家一類(lèi)口岸,是國務(wù)院批準的沿海開(kāi)放城市。1992年,國務(wù)院特區辦批準設立4.07平方公里的邊境經(jīng)濟合作區,1996年4月,國務(wù)院批準設立縣級東興市,轄東興、江平、馬路三個(gè)鎮。陸地邊境線(xiàn)長(cháng)27.5公里,海岸線(xiàn)長(cháng)50公里??偯娣e540.7平方公里,總人口11萬(wàn)人,是我國京族的唯一聚居地。
東興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來(lái)往的便捷通道。市區與越南盲街市相隔一條數十米的北侖河,距越南廣寧省會(huì )下龍市180公里,距離越南首都河內308公里,距廣西首府南寧178公里,距防城港市39公里。市內的竹山港、潭吉港、京島港可與中國和越南各大港口通航。
東興市歷史悠久,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,東興境屬象郡,始收歸版圖。漢高祖三年(公元前204年),東興境為南越國領(lǐng)地;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東興境屬交趾郡地。三國、晉朝時(shí),東興境屬吳國,為交州合浦郡地。南朝梁大同元年(公元535年),今東興原名“安平”,東興鎮是安平縣縣治所在地,同時(shí)是黃州、寧??ゑv地,安平縣為寧??ぽ牭?,隸黃州。隋開(kāi)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,黃州改名玉山州;大業(yè)三年(公元607年),安平縣更名海安縣,縣治不變,改隸寧越郡。唐武德四年(公元622年),置玉山州,治今東興附近;貞觀(guān)二年(公元628年),安??h(海安縣更名)改隸欽州;上元二年(公元675年),復置玉山州,后改名陸州,安??h為其轄地;天寶元年(公元742年),陸州改為玉山郡;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安??h更名寧??h,治所仍在今東興鎮;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,玉山郡復改為陸州,寧??h復隸陸州,治所在今東興鎮。五代時(shí)期東興境隸屬不變。宋開(kāi)寶五年(公元972年),廢寧??h,以其地并入欽州的安京縣;端拱元年(公元988年),設置廣南西路,簡(jiǎn)稱(chēng)“廣西路”,欽州隸廣南西路;景德三年(公元1006年),安京縣改為安遠縣,東興境為其轄地,隨欽州隸廣南西路。元至元十五年(公元1278年),欽州設安撫司;至元十七年(公元1280年),欽州改為欽州路,置總督府取代安撫司,隸屬同年置的潭州行中書(shū)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;次年,潭州行中書(shū)省改為湖廣行中書(shū)省,欽州路隨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改屬。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欽州路改為欽州府;洪武七年(公元1374年),降欽州府為欽州;洪武九年(公元1376年),降欽州為欽縣,隸廉州;洪武十四年(公元1381年),欽縣復為欽州,隸廉州府,廉州府隸廣東布政使司。清光緒十三年(公元1887年),欽州直隸廣東省,同時(shí)置轄防城縣,東興境為防城縣轄地。中華民國9年(公元1920年),防城縣直隸廣東省。民國25年(公元1936年),防城縣改屬廣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;民國27年(公元1938年),防城縣改屬廣東省南路行署,東興境為防城縣轄地。
翻譯公司 (責任編輯:世博翻譯公司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