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原古城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,是古代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鎮,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。古人形象地評價(jià)其地理位置說(shuō):左控五原,右帶蘭會(huì ),黃流繞北,崆峒阻南,據八郡之肩背,綰三鎮之要膂,自古就是關(guān)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關(guān)隘和軍事重鎮。固原古城建于何時(shí),已鮮為人知。固原古城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,清水河上游,六盤(pán)山東北,是古代絲綢之路北道上的重鎮。固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“左控五原,右帶蘭金,黃流繞北,崆峒南阻”,因此,自古以來(lái),成為一條“咽喉”要道上的關(guān)口。我國近代西北最早的一條公路干線(xiàn)——西安至蘭州的公路就從這里通過(guò)。
固原是一座歷史名城。戰國秦長(cháng)城自東北向東南繞城而過(guò),距城最近處僅10多里。漢武帝時(shí)曾增設安定郡,固原是安定郡和高平縣的駐地。出土文物中,有漢代陶制排水管,系城市下水道所用,可見(jiàn)其城市規模已相當可觀(guān)。南北朝至唐代,在此設原州。宋代置鎮戍軍,等級與州同,固原一名,始于明景泰三年(公元1452年)。為何稱(chēng)固原,一說(shuō)是固原唐未陷于吐蕃后,原州先后僑治于甘肅的平?jīng)?、鎮原,而固原這個(gè)地方就被稱(chēng)為“故原州”,諱故改固,因名固原;二是“北魏以此置原州,以其地險固因名”。從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(公元524年)建城至今,己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。公元1575年,明神宗萬(wàn)歷三年,固原城擴建,分為內城和外城,內城由磚包,高大雄偉。清朝以后,因戰爭和地震的破壞,固原山城逐漸衰落?,F在所見(jiàn)到的城墻遺跡,有內外城,內城即宋代的鎮守軍城,外城系明代萬(wàn)歷三年(公元1575年)所筑。
翻譯公司 (責任編輯:世博翻譯公司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