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居歷史悠久。據下湯遺址考證,距今6-7千年前,在永安溪中下游西部的河谷平原上,就已聚居著(zhù)仙居人的祖先——甌越族人。東晉穆帝永和3年(公元347年),仙居立縣,名樂(lè )安。隋、唐間幾經(jīng)廢置,五代后唐于成五年(公元930年),因治理盂溪水患樂(lè )安縣改名永安縣。人們以此希望永保平安。北宋景德4年(公元1007年),宋真宗以其“洞天名山屏蔽周衛,而多神仙之宅”,下詔改“永安”為“仙居”。立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。
仙居是個(gè)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山區縣,全縣總面積為1992平方公里。其中:丘陵山地面積1612平方公里;耕地面積14468公頃;林地面積134875公頃,其中有林地面積134875公頃;園地面積6301公頃;內陸水域面積7204公頃,其中養殖水域面積768公頃。行政區劃:7鎮10個(gè)鄉3個(gè)街道辦事處,722個(gè)行政村。全縣總人口46.1萬(wàn),常住人口36.77萬(wàn)人,常住人口密度為185人/平方公里。漢族約占99%,土著(zhù)少數民族有畬族等。
仙居歷史悠久。東晉永和三年(公元347年)立縣,原名樂(lè )安、永安。北宋景德四年(1007年),宋真宗以其“洞天名山,屏蔽周衛,而多神仙之宅”,詔改縣名為仙居,意為“仙人居住的地方”。境內有距今約7000多年新石器時(shí)代的下湯原始社會(huì )村落遺址。
翻譯公司 (責任編輯:世博翻譯公司) |